標籤彙整: 拜月老

旗山天后宮新增「祈子燈」點燈服務

「註生娘娘」俗稱「註生媽」,是職掌授子、懷孕、生育、保佑孕婦、產婦及幼嬰的神明

旗山天后宮新設有「祈子燈」的點燈服務,幫助信眾早日懷孕得子、護佑孕婦生育平安、幼童健全發育成長。
每盞緣金600元,請洽櫃台服務人員

或採取線上報名參加。

light

「註生娘娘」俗稱「註生媽」,是職掌授子、懷孕、生育、保佑孕婦、產婦及幼嬰的神明。所以專司子嗣的「註生娘娘」,在民間奉祀很廣,為婚後不孕或懷孕保胎之婦女奉祀的對象。

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中國人自古以來,傳宗接代的觀念就根深蒂固。旗山天后宮「註生娘娘」的神像手執「註生簿」,每一位婦女該生幾個子女,祂的生育簿上都有記載,所以只要她一查,就知道該婦女生男或育女。

在本宮常有善信登門求子,而達成願望者可說不計其數。註生娘娘供桌上常見以紅、白鮮花、素果為主,紅花代表求女,白花則代表求子。
孕婦順利生產之後,應準備油飯以及麻油雞,以答謝神明護佑。
孩子滿十六歲時,亦宜備紅龜粿,向「註生娘娘」禱告,感謝其輔佑小孩成人。

敬祝各位 天賜石麟 德門生輝 輝增彩悅 弄瓦徵祥

旗山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敬啟

早鳥優惠
自即日起凡點燈即加贈聖母頌DVD音樂專輯
(數量有限 送完為止)

建議十方善信可直接至旗山天后宮報名參加
也歡迎採取線上報名參加
light

分享文章

田都元帥-介紹

田都元帥,戲神、道教護法神,亦稱田元帥、田公元帥、田府元帥、相公佛、相公爺,與老郎神、二郎神一樣都是音樂界、戲劇界的保護神(祖師爺)。閩南地區以此神與西秦王爺為主要戲劇神,早期各個劇團時常械鬥,各以所奉的神像相互叫陣。今日由於藝師與戲班的交流,臺灣的劇團常有兩神兼奉的現象。

田都元帥原本是道教的護法神,居於「九天風火院」(民間將風字橫寫,火字倒著寫,意為吹風降火),從神為「風火二將」、「金雞玉犬」,原先是驅趕邪魔,防備瘟疫、護佑行軍的武神,而後被戲班奉為戲神,也是福建省泉州許多地區的鄉土神、境主神,清代時鳳池境(今晉江市池店村)奉祀的田都元帥稱為「東相公佛」(佛,泉漳對男性神靈的俗稱),簡稱「東佛」。奉聖鋪(今鯉城區孟衙巷)奉祀的田都元帥稱為「西相公佛」,簡稱「西佛」。兩方素來不睦,各自交結友好的村落,展開械鬥,各抬出神像助陣,故稱「東西佛械鬥」,從清初鬥到清末,每數年生事。1838年興泉永道兼金廈兵備道觀察使劉耀椿還召集了諸生獻策,以消弭東西兩家恩怨,本地的儒生陳步蟾寫了《上大觀察泉州東西佛策》傳世。
在廣東,粵劇各戲班本來各有其戲神,有李皇爺(西秦王爺)、田元帥(田都元帥)等,而後統一奉祀華光天王,將西秦王爺與田都元帥視為華光天王的輔佐神。這是因為一個傳說,戲劇演員演戲時冒犯上天,上天欲加以天譴,命火神華光天王放火燒掉所有的戲臺,華光不忍心,於是違背天命,還託夢教導各個戲班如何向上天祈禱,赦免演戲時不敬的罪過,終於保全了所有戲班,於是眾人皆改奉華光天王,以原本的戲神作為其佐神。

資料參考 維基百科-田都元帥

分享文章

境主公與土地公

境主公
又稱統境主、統境王、境主,是地方行政神祇,類似佛教伽藍神與道教城隍神;與土地神有分別。一般說法,有城池的行政區之神,謂之城隍。佛寺的守護神,謂之伽藍。而道教廟宇的轄區或是無城池的街道、部落之守護神,稱為境主。
有時信眾會把「信仰中心的主神」稱為「境主」,例如各區、鄉、鎮、里的大廟中的主祀神明,在旗山地區之「境主」則是以「境主公」為地方行政神祇,不以主神 天上聖母為境主。

「境主公」的職司,一般有幾種說法,有說是廟宇建築所在土地範圍的守護神,不過此一職守似乎應屬廟宇落成「安龍謝土」時所安的土地龍神。

較普遍的說法則是廟宇「祭祀圈」範圍內的守護神,其「轄區」隨著主廟的祭祀圈大小而定,往往跨越數個土地祠所在地。(旗山天后宮之境主所司即是如此)

細考其「境主」名稱由來,其實可溯至福建的行政區,自元代以來即有舖、境、都、社等劃分,一般縣城、街市大約都屬「境」的層級,也因此各區域廟宇所祀地方管轄神也就稱為「境主」。也有人認為,有城(城牆)和隍(護城河)的地區,其護境神為城隍爺;沒有城池範圍的村莊市鎮,其護境神才稱為「境主公」或「統境尊王」,有些地方甚至還建有以「境主公」為主神的廟宇,如稱「大王宮」。
在廟宇中奉祀的「境主」,還有司法管轄權,被認為有資格管轄廟宇轄境內的鬼魂魑魅,故多比照城隍之例,配祀文武判官、陰陽司、范謝將軍、韓盧將軍、甘柳將軍、枷鎖將軍、牛馬將軍、日夜遊神等神者。

資料參考–維基百科-境主

土地公
土地尊神,又有各種稱謂包括伯公、大伯公、福德正神、福德老爺、土地公公、土地伯公、福德公、土地公、地主爺、土地爺、福德、土公、土地、土伯、土正、社神、社公、社官等。琉球稱為土帝君。
土地神乃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之一,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,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。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,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;在中國大陸,中華民國時期及之前,凡有漢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,現代多屬於祈福、求財、保平安、保農業收成之意。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,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。

土地公由來
在一般民間的信仰中,神明多半會有明確的出身,但土地神的出處很多,眾說紛紜,傳說之多不勝枚舉,此舉兩例。
一說為: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,生於周武王二年(公元前1134年)二月二日,自小聰穎至孝,三十六歲時官運來臨,在周成王24年(公元前1098年)榮任朝廷總稅官,為官廉正,勤政愛民,至周穆王三年(公元前1236年)辭世,享年一百零二歲。因在古時,人類喜留美髯,壽終3天容貌不變,宛如活人之相,眾人前往瞻仰,人皆稱奇。福德逝世之後,改由魏超接任統稅官,其人奸惡無常,愛財如命,因有權勢在身,橫行霸道,想起張福德生前為官廉正,百姓感其恩德,念念不忘。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,不久,由貧轉富,百姓咸信神恩保佑,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,取其名而尊為「福德正神」,故生意人常祀之,以求生意發展。
另一說為:周朝時,一位上大夫的家僕張福德(或張明德),主人赴遠他地就官,留下家中幼女,張明德帶女尋父,途遇風雪,脫衣護主,因而凍死途中。臨終時,空中出現「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」九字,蓋為忠僕之封號,上大夫念其忠誠,建廟奉祀,周武王感動之餘說:「似此之心可謂大夫也」,故土地公有戴宰相帽者。
民間信仰中,土地神是各地不同的,也是有任期限制的。甚至有德之人死後,可被上帝封為土地神。如蒲松齡《聊齋誌異》書中,就有一位溺死於河中的「王六郎」鬼魂,頗有慈愛之心,不忍以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為替身,被上帝任命為山東招遠鄔鎮的土地神。

土地神的神格與職能
一般來說土地神是基層的神明,專家學者認為土地公為地方行政神,保護鄉里安寧平靜。也有學者認為其屬於城隍之下,掌管鄉里死者的戶籍,是地府的行政神。若縣長為土地公加冠晉爵,代表加冕授階,戴上官帽後的福德正神,晉升到相當於(縣)城隍爺的位階。
故漢族許多地區的習俗,每個人出生都有「廟王土地」——即所屬的土地廟,類似於每個人的籍貫;人去世之後,道士做超度儀式(即做道場)時,都會去其所屬土地廟作祭祀活動。或者是新死之人的家屬,到土地神廟,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,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。
閩南人則認為,土地神可以保佑農業收成,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,旅客旅途平安,甚至還保護墳墓,不受邪魔的侵擾。土地神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。一般說法,土地神為地方之守護神祇,為鄉里之神,也有財神的性質。臺灣民間信仰之中,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(土地公),是公司、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,習俗滲透至今,定正月初五開工日(即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),十二月十六尾牙日(即土地神年終牙祭日)。

資料參考-維基百科-土地公

分享文章